今年好莱坞的暑期档异常火热星速优配平台,甚至让人感到有些难以理解。
除了像《碟中谍8》这样的传统动作大片之外,几乎所有备受期待的影片都交出了远超预期的票房成绩,尤其是周五上映的真人版《新驯龙高手》。这部电影在北美首映当天就斩获了3560万美元(约合2.5亿人民币)的惊人票房,创下了系列最高的首日纪录,甚至超越了《奥本海默》首日的3301.8万美元,成为环球影业自疫情以来第四高的北美首日票房。
业界预测,《新驯龙高手》首个周末的票房将达到8600万至9200万美元,远远超过原先预计的约7000万美元。口碑方面,烂番茄新鲜度达到77%,爆米花指数高达98%,Metacritic评分61分,CinemaScore观众评分更是给出了A的优异成绩。整体来看,影评人评价虽算不上极高,但观众热情高涨,影片的后续表现也相当稳定。按照这样的趋势,环球影业收回1.5亿美元制作成本几乎没有难度。
展开剩余92%然而,在北美市场表现耀眼的同时,影片在中国内地的票房表现却显得平平无奇。上映两天,累计票房刚刚突破5000万元,预计总票房难以突破2亿元人民币,这多少令人感到费解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驯龙高手》系列在中国内地拥有坚实的粉丝基础。仅第一部动画在豆瓣上的评分人数就高达83万,显示了强大的观众基础。影片在内地的口碑也不俗,不少观众表示,原版三部曲的导演、经典配乐以及杰拉德·巴特勒饰演的父亲角色集结一堂,令整部电影的“DNA”感人至深。还有观众称赞这版中没牙仔的大眼睛更加萌动灵活,“摸头杀”的瞬间温情满满,让人无法抗拒。
五年间,好莱坞的技术进步为这部真人动画电影注入了更高的特效质感,无论是栩栩如生的群龙场景,还是博克岛壮丽的自然风光,都让新一代观众大饱眼福。
那么,为什么这部突破好莱坞真人动画“诅咒”的黑马之作,未能激发中国观众的强烈热情?是否意味着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然结束?在这个好莱坞大片扎堆的暑期档,国产影片是否会一举击败这些外来劲敌?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。
《新驯龙高手》在北美的火爆程度出乎所有人意料。毕竟近几年,好莱坞陆续推出了不少动画真人化重拍作品,但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瑕疵,《白雪公主》的失败更是令业内担忧真人大电影是否还能成功。令人惊喜的是,这部作品却成为近期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好莱坞大片。
观众给予影片最高评价的,也是其最大优势——忠实于原作。好莱坞终于意识到,翻拍经典动画最正确的方式就是少做改动。无论是剧情、场景,还是人物形象,影片几乎一比一还原原作,北欧壮丽的自然景色在CGI的加持下显得更加震撼。小嗝嗝第一次接触没牙仔的场景几乎照搬动画版,这无疑得益于导演——动画原版三部曲的执导者迪恩·德布洛斯的回归。
正是这位动画亲生之父的掌舵,使得影片选择在挪威和北爱尔兰实景拍摄,通过IMAX技术,博克岛及龙族细节栩栩如生,令维京人与龙的故事更具沉浸感。
然而,赋予老故事新生命的不仅是特效技术的飞跃,更在于新版故事及其核心价值观的传递。影片围绕小嗝嗝的成长展开,故事开头描绘了维京人为了抵御时常袭来的恶龙,普遍身材魁梧、性格刚猛。但小嗝嗝却是个例外,他瘦弱、温和,因而倍感自卑,无法获得父亲的认可。更何况他还是族长的儿子,压力更大。
直到一次意外,他击中了传说中的夜煞——没牙仔,这只黑黝黝、半条尾巴残缺的“死神”般的巨龙,命运注定要被遗弃。两个同为孤独、受伤的灵魂,从敌对走向相互扶持,成为难兄难弟。驯服了巨龙后,小嗝嗝在各方压力下逐渐成长,携手没牙仔击败恶龙,打破了维京人与龙族间的隔阂。
影片主线是小嗝嗝的成长故事与人龙战争的双线并进,辅以父子情感的细腻描绘,最终推向决战的高潮。导演回归让笑点掌控和人物塑造更加精准,小嗝嗝与没牙仔之间的情感极为真挚,完美还原了动画版的精髓。
更为重要的是,影片保留了原作经久不衰的核心主题:“我是谁?”——究竟是做真正的自己,还是顺从他人期待。这不仅是小嗝嗝的内心挣扎,也映射了没牙仔的成长。两者的成长都离不开对父权和传统观念的反抗。
小嗝嗝生长在一个充满有毒男子气概的维京环境中,崇尚力量与暴力,却也因此傲慢,缺乏对生命的尊重。他们视龙为敌,殊不知维京人自己才是最早的入侵者。小嗝嗝拒绝屠龙,宁愿当面包师,也不愿践踏生命,因此遭父亲斥责,受同伴嘲笑。但正是这份不合群,让他最终与没牙仔一同翱翔长空,带领一群被视为“失败品”的龙击败恶龙。族长也终于认识到错误,向儿子致歉。小嗝嗝实现了自我救赎,坚守了与众不同的真我。
相比许多真人电影中逐渐落后的价值观,这部作品的主题不仅不过时,反而更加触动年轻一代的内心。
影片的第二大亮点是极具震撼力的视觉体验。这正是改编真人电影的关键——既然故事不能轻易改变,如何在IMAX大银幕上呈现更吸引人的视觉盛宴?凭借著名摄影师罗杰·迪金斯(《银翼杀手2049》)的参与,影片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。无论是博克岛峭壁上的海浪、穿云而过的极光,还是落日晚霞,都美不胜收。
最令人称道的,莫过于栩栩如生的龙族设计。各种不同种类的龙既保留了动画版的辨识度,又更具真实感。没牙仔和蜜蜂肥猪龙的萌态尤为抢眼,几乎让人心生拥有一只的冲动。所有与飞龙飞翔相关的大场面气势恢宏,令人完全沉浸其中。
飞龙翱翔段落的观感经过全面升级,龙行云端、穿梭水面,宛如一场视觉盛宴。高潮的龙窟大战尤为震撼,群龙激战带来的压迫感与磅礴气势,将原作精华不仅完美还原,更有所超越。每个细节清晰可见,动静结合令观众大呼过瘾。动态捕捉技术将人与龙共舞的奇幻世界真实呈现,趣味性满满。
此外,影片保留了充足的幽默元素,让特效也显得更加灵动活泼。
第三大优势则是选角的出彩。男主梅森·泰晤士在大银幕上可爱而自然,精准诠释了小嗝嗝的笨拙与成长。除了女主之外,伙伴团中的角色如鼻涕粗、鱼脚司等也高度还原。
然而,许多人忽视了两位配角的精彩表现。饰演男主父亲的杰拉德·巴特勒,以其雄壮的身形和源自《斯巴达300勇士》的阳刚气质,几乎是这个维京族长角色的绝佳人选。他既还原了角色的威严,也完美演绎了与小嗝嗝父子间笨拙而温情的对话。没有谁比他更适合这个角色。
另一位是饰演训练主角团队高伯的尼克·弗罗斯特,他不仅是西蒙·佩吉的好友,还是电视剧版《哈利·波特》中海格的扮演者。他为影片注入了不少喜感,是影片幽默的重要来源。
正是这些出彩元素,使得电影结尾,小嗝嗝目送没牙仔飞向隐秘之境的背影格外感人。这个残缺不全的男孩,不是因为身体的缺陷令人动容,而是他找到了同样残缺却愿意携手一生的伙伴。
这些优点共同成就了《新驯龙高手》在北美市场的成功,也帮助它在豆瓣等平台收获了高分好评。
不过,这部由好莱坞工业流水线打造的电影,也暴露了好莱坞真人电影常见的老毛病。
首先是片长拖沓。原版动画片长仅98分钟,而真人版延长至126分钟,多出的大约半小时主要用在了小嗝嗝与没牙仔磨合的细节描写,虽然略显节奏缓慢,但还不算大问题。然而,女主阿斯翠德新增的戏份却显得冗长且无趣。她在真人版中的勇敢与智慧被大幅放大,甚至在最终大战中担任指挥角色,还演绎了跳入龙嘴搏斗的高光戏,这些情节虽丰富了角色,但却喧宾夺主,且尼科·帕克的表演水准甚至不及《碟中谍2》中坦迪·牛顿,反而削弱了角色的魅力。
其次,尽管影片力求还原动画,但部分镜头却产生了奇怪的“真人cosplay”感。真人电影与动画本质不同,过于一比一复制动画的镜头与表演,有时显得刻意且做作。动画人物的夸张和可爱不易在真人版中完美复刻,照搬动画分镜也缺少了动画的镜头调度和转场流畅性。
除此之外,影片最大的遗憾是它过于尊重经典剧情,暴露了当下好莱坞原创力的缺失。照搬原作固然保险,但也意味着缺乏惊喜。正如前文所述,真人版即使拍得精良,也只能达到原动画八成的品质。真人化的真正意义何在?为何不直接欣赏原版动画?简言之,好莱坞如今的创造力已显颓势。
《新驯龙高手》的成功,反衬出当今好莱坞的尴尬:从《史迪奇》到《新驯龙高手》,大热影片多为经典改编。好莱坞电影的辉煌似乎正在成为过去。
与此同时,《驯龙高手》也见证了好莱坞在中国市场的兴衰。自20世纪90年代《侏罗纪公园》引领全球扩张后,好莱坞大片几乎摧毁了曾经风光一时的港片市场。1993年,好莱坞电影如《肖申克的救赎》、《低俗小说》、《阿甘正传》等经典纷纷诞生,创意与制作达巅峰。
但近年来,好莱坞电影工业陷入了流水线生产的怪圈。2014年,好莱坞五大电影公司原创剧本占比仅剩25%;到了2025年,几乎找不到原创剧本的踪迹。今年北美最卖座的影片多是对经典的翻拍或改编。
而在中国市场,好莱坞的退潮显而易见。2019年《复仇者联盟4》在内地取得42亿元票房,这似乎成了好莱坞大片的挽歌。今年上半年,内地票房最高的好莱坞大片《碟中谍8》也难突破5亿元票房。相比五年前,漫威新片随便一部都能轻松斩获类似票房。
显然,《新驯龙高手》在内地的平淡表现,并非影片本身问题,而是好莱坞整体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日渐式微。
如今主导票房的00后,已经完成了与好莱坞的情感割裂,正是他们托起了《哪吒2》《热辣滚烫》等国产大片的票房基石。可惜的是,这一代年轻观众对《驯龙高手》缺乏认知,因此即便《新驯龙高手》这样丝滑顺畅的合家欢影片,也难以吸引他们的目光,最多只能唤起一部分老粉的回忆。
并非每个真人版都值得诟病,但《新驯龙高手》给出了诚恳的答案。然而,对于新一代观众而言,诚恳远远不够。
这也引出了另一个问题:在暑期档国产大片与好莱坞大片正面交锋之际,国产电影能否全胜?事实上,好莱坞大片扎堆入侵暑期档,已侧面给出了答案。若连《新驯龙高手》这样的优质商业大片,在中国也只能止步2亿票房,那么大多数好莱坞新片更难在国产主力面前立足。
与好莱坞电影的“式微”相对的是国产电影的崛起。新一代观众天然偏爱能引发共鸣的本土故事与明星。
发布于:山东省九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